吉林市酒类商品流通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23:08:15   浏览:853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吉林市酒类商品流通管理办法

吉林省吉林市人民政府


吉林市人民政府令

第一六九号

  《吉林市酒类商品流通管理办法》,已经2006年1月23日吉林市人民政府第13届5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市 长 徐建一



2006年1月23日







吉林市酒类商品流通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酒类商品市场秩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酒类商品是指白酒、啤酒、葡萄酒、果露酒、黄酒、滋补酒、食用酒精以及其他酒精度(乙醇含量)大于0.5%(体积分数)的含酒精饮品,医疗用酒除外。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酒类商品流通活动的单位和个体经营户(以下简称酒类商品经营者),均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商务部门)负责全市的酒类商品流通监督管理工作。其下设的酒类商品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县(市)商务部门在市商务部门指导下,负责本辖区内的酒类商品流通监督管理工作。



工商、公安、卫生等部门应按各自职责,做好酒类商品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凡从事酒类商品批发、零售的,须在取得营业执照后60日内到所在市、县(市)的酒类商品管理机构备案。



从事批发的,到市酒类商品管理机构领取批发备案证明;从事零售的,到所在市、县(市)酒类商品管理机构领取零售备案证明。



第六条 从事酒类商品经营的,其经营地址、名称、法定代表人及经营方式等发生改变的,须30日内到酒类商品管理机构备案。



第七条 酒类商品经营者采购酒类商品时,应当从有酒类生产许可证的厂家购进酒类商品,并同时向厂家索取生产许可证复印件、酒类商品经销授权书及县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出具的检验合格证明。有优质产品标志的,还应索取优质产品证明。



酒类商品经销者采购和销售酒类商品时应持酒类商品备案证明。



第八条 酒类商品经营者(供货方)在批发酒类商品时应按规定填写《酒类流通随附单》,并详细记录酒类商品流通信息,做到单随货走,单货相符。



第九条 散装酒经营者所经营的酒类商品,必须在固定地点贴标销售,盛装容器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并标明酒的名称、酒精度、厂名、厂址、原料、执行标准、出厂日期等。



第十条 酒类商品经营者所经营的酒类商品,凡具有产地合法手续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重复检验、刁难酒类商品经销商。



第十一条 酒类商品经营禁止下列行为:



(一)伪造或者冒用厂名、厂址、认证标识、名优标志、注册商标、特殊标识;



(二)伪造产地,使用虚假的文字说明,篡改生产日期,销售超过保质期的酒类商品;



(三)销售含有非食用酒精原材料或添加剂配制的酒类商品;



(四)在酒类商品中掺杂使假、偷工减料、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五)采用在瓶盖内设奖等不正当有奖销售酒类商品;



(六)采用财物或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酒类商品;



(七)伪造、串贴酒类商品标识;



(八)擅自处理、拆封、转移、销毁被封存受检的酒类商品;



(九)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提供运输、保管、仓储等便利条件。



第十三条 酒类商品流通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在履行职责时,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出示合法的行政执法证件。未出示行政执法证件的,被检查者有权予以拒绝。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妨碍、干扰、拒绝酒类商品流通管理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活动。



第十四条 酒类商品流通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履行职责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查验酒类商品备案证明和《酒类流通随附单》的使用情况;



(二)查阅、复制有关的合同、账册、单据、文件、记录和其他资料;



(三)进入商品存放地和仓库检查;



(四)抽取样品、保全证据、责令听候处理,抽取样品的应向当事人出具有效凭证;



(五)对销售假冒伪劣的酒类商品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五条 广告经营者和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不得为无证的生产者及无酒类商品备案证明的酒类经营者发布酒类商品销售信息。



第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商务部门或会同相关部门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第五条、第六条规定,未按规定备案的,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可视情节轻重,对酒类经营者处2000元以下罚款,并可向社会公告;



(二)违反第七条、第八条规定,酒类商品经营者从无证厂家购进酒类商品、经销酒类商品无备案证明、未按规定填写《酒类流通随附单》的,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并可向社会公布;拒不改正的,可视情节轻重,处5000元以下罚款,并可向社会公告;



(三)违反第九条规定,未在固定地点贴标销售散装酒的,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处10000元以下罚款,并可移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



(四)违反第十一条第(五)项规定,采用在瓶盖内设置奖励等不正当有奖销售酒类商品的,对酒类商品批发经营者处以3000元至10000元罚款,对酒类商品零售经营者处以200元至1000元罚款;



(五)违反第十一条第(七)、(八)项规定,伪造、串贴酒类商品标识或擅自处理、拆封、转移、销毁被封存受检的酒类商品的,处以10000元以下罚款。第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一)、(二)、(三)、(四)、



(六)项规定情形之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第十八条酒类商品流通管理部门查处违法经营行为时,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所在地商务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7日内做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



第十九条 酒类监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和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商务局组织实施。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6年3月20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家开发银行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款项划转办法的补充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家开发银行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款项划转办法的补充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局: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家开发银行继续集中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通知》(国税函〔1999〕493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家开发银行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缴纳办法的通知》(国税函〔1996〕694号)的精神,结合机构改革后的职能变化情况,为进一步做好国家开发银行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款项划转工作,保证税收收入及时入库,并使此项工作逐步规范化,经研究,现对国家开发银行缴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实行“集中征收、返还各地、各地入库”的有关事宜补充通知如下:
一、因机构改革,国家开发银行缴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款项划转事宜,改由国家税务总局(地方税务司)负责。
二、为了加强划转的管理和监督,及时沟通信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局应指定专人负责有关事宜,除收款单位须指定专人负责外,主管城市维护建设税业务的处也应指定专人作为款项划转的联系人。
三、各地在收到本通知后10日内,将本地指定的开户银行及帐号等事宜以特快专递邮寄方式告总局(地方税务司地方税二处)。填写内容详见《国家开发银行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款项划转事宜登记表》。
四、为缩短款项划转时间,保证款项及时入库,请各地以特快专递方式将税收缴款书回执联邮寄总局(地方税务司地方税二处)。税收缴款书须分别注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数额。
五、总局将根据各地已经返回的税收缴款书和《国家开发银行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划转事宜登记表》,将1998年未划款项一次性划转各地;待1998年税收缴款书返回后,再办理1999年第一季度及以后的款项划转事宜。
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局要重视款项划转工作,加强领导,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收到款后,必须及时入库,不得挪作它用。总局将对款项入库情况进行检查,如发现违规行为,将停止划转。
本通知自文到之日起执行。

附件:
国家开发银行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划转事宜登记表
----------------------------------------------------------------------------------------
| 收款单位 | 收款单位开户银行 |
|------------------------------------------|----------------------------------------|
| 单位名称 | | 开户银行名称 | |
|----------------|------------------------|--------------------|------------------|
| 单位地址 | | 开户银行地址 | |
|----------------|------------------------|--------------------|------------------|
| 邮政编码 | | 邮政编码 | |
|----------------|------------------------|--------------------|------------------|
| 负责人姓名 | | 收款单位银行帐号 | |
|----------------|------------------------|--------------------|------------------|
| 办公联系电话 | (含区号,下同) | 业务电话 | |
|----------------|------------------------|--------------------|------------------|
| 经办人姓名 | | 传真电话 | |
|----------------|------------------------|----------------------------------------|
| 经办人电话 | | 省级局分管城建税处室 |
|----------------|------------------------|----------------------------------------|
| 传真电话 | | 处室名称 | |
|----------------|------------------------|--------------------|------------------|
| 经办人其他通 | | 处室负责人姓名 | |
| 讯方式 | | | |
|----------------|------------------------|--------------------|------------------|
| 经办人其他通 | | 联系电话 | |
| 讯方式 | | | |
|------------------------------------------|--------------------|------------------|
| 以前收款的起止期以及需要说明的情况 | 联系人姓名 | |
|------------------------------------------|--------------------|------------------|
| | 联系人电话 | |
| |--------------------|------------------|
| | 联系人传真电话 | |
----------------------------------------------------------------------------------------
收款单位印章: 联系单位印章:



济南市性病防治管理办法

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政府


济南市人民政府令
(第25号)


  《济南市性病防治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批准,现予发布施行。


市长 翟永
一九九一年六月七日



  济南市性病防治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预防、控制和消除性病,保障人体健康,根据《山东省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性病,包括梅毒、淋病、非淋菌生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阴虱及省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其他性传播疾病。
  艾滋病的监测与防治,按国家《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执行。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济南市卫生局主管全市性病防治监督工作,济南市性病防治研究所为本市性病监测中心。各县、区应当设立性病防治监测站,负责本行政辖区内性病防治监测工作。
  第五条 个体诊所和私立联合诊所,未经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不得诊治性病;发现性病患者或疑似病人,应当及时向所在地性病防治监测站报告,并协助向有关医疗单位转诊。
  第六条 市和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有关规定,会同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性病查治工作,被查单位和个人应积极配合,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阻挠。
  第七条 各类宾馆、旅店、招待所、咖啡馆、公共浴室、游泳池、理发美容店、舞厅等公共娱乐场所应严格执行国务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各类重复使用的公共生活用品(毛巾、卧具、浴具、茶具、餐具、坐便器等)应当严格消毒,防止性病传播。
  第八条 机关、企事业单位招工、招干体检和饮食服务、旅游、托幼等行业人员体捡时,性病检查为必查项目(招生和参军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单位对患有性病的职工应采取措施,强化治疗,并妥善安排其工作。
  第九条 凡实行婚前体检的县、区,结婚当事人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时,须持指定医疗单位出具的《婚前健康检查证明》。对患性病未愈者不得予以办理结婚登记。
  第十条 本市各医疗单位为孕妇查体时,发现性病患者,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对新生儿应当实行硝酸银滴眼等性病预防措施。
  第十一条 性病患者或潜伏感染者,不得供血、献血和提供器官。
  第十二条 公安机关要严厉打击卖淫、嫖娼活动,清查和取缔卖淫窝点及淫乱团伙。对查获的卖淫、嫖娼人员,要及时通知卫生部门进行强制检查,对患性病的,进行强制治疗。对来济申办临时户口的外地劳务人员、商贩,应当严格审查其健康状况,对性病患者或疑似病人,不得准予居留。
  第十三条 民政部门所属的收容所、遣容站等单位,应当负责组织对收容遣送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性病查治;公安、司法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负责对在押、在教人员进行性病查治,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予以协助。
  第十四条 外国人和港澳人员入境来济,连续居留二个月以上的,自到达之日起十日内,到指定部门进行检查。患有性病的,必须无条件接受治疗。
  在国外和港、澳、台地区居留二年以上的回国人员,应自抵济之日起十日内到指定部门进行检查。患有性病的,必须无条件接受治疗。
  第十五条 性病查治实行有偿服务,单位或个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缴纳检查治疗费。
  第十六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宣传部门,及时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多种形式,进行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借宣传性病防治知识为名,进行色情、淫秽宣传。
  第十七条 对阻碍性病防治工作人员依法开展性病检查、防治工作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其他违反本办法行为的处罚,执行《山东省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第十八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济南市卫生局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