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搬运装卸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6 20:07:02   浏览:972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娄底市搬运装卸管理办法

湖南省娄底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娄底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娄底市搬运装卸管理办法》的通知
娄政办发〔2003〕2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局委、各直属机构: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对2000年4月24日发布的《娄底市搬运装卸管理暂行办法》(娄政办发〔2000〕11号)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娄底市搬运装卸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同时,《娄底市搬运装卸管理暂行办法》予以废止。

二○○三年六月九日



娄底市搬运装卸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搬运装卸市场管理,建立规范有序的道路运输秩序,保障经营者和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优化

经济环境,根据《湖南省道路运输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搬运装卸经营活动的经营者、管理者和服务对象。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搬运装卸是指为道路(含铁路、水路)货物运输车辆装卸货物及其相关作业的经营活动,包括机械、人力起重吊装、危险品等搬运装卸及其辅助作业项目。将煤坪、货场等为煤炭、钢材、建材等物资提供集散、转运等经营性服务的场站的行业管理,纳入搬运装卸行业管理范畴,统一规划,按交通部《道路运输服务业户开业技术经济条件(试行)》(交运发〔1993〕1384号)的规定审批。

第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是搬运装卸市场管理的主管机关,其所属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搬运装卸市场的行业管理,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助做好搬运装卸市场管理工作。

第五条 搬运装卸作业实行集约化经营管理。应引导装卸经营业户,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改善劳动力结构,提高装卸质量。大型(批)物件、贵重或精密设备和厂矿、站(场)、码头、仓库、铁路及其专用线物资等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时间要求紧的搬运装卸,应选择专业装卸企业作业,以确保装卸质量。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应将零散的搬运装卸的从业人员组织起来,成立搬运装卸队伍,承担本辖区内零散的搬运装卸业务。实行统一组织管理,统一服务标志,统一收费标准,统一使用票据,统一结算费用。



第二章 经营资质



第六条 开业申请从事搬运装卸作业的经营者须具备下列一般条件:

(一)必须有固定的办公、营业和休息场所;

(二)必须具备与业务量相适应的流动资金和2万元以上的事故赔偿保证金。

(三)从业人员必须行为端正、身体健康,男性18周岁至55周岁,女性18周岁至50周岁,具有一定的与道路运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货物装卸业务等方面的基本业务知识,并经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考核认定。严禁老弱病残人员从事搬运装卸作业。

第七条 开业申请从事机械搬运装卸作业的经营者除须具备第六条的规定外,还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生产作业相适应的一定数量的性能可靠、技术完好、符合安全要求的装卸设备;

(二)有停放装卸设备的场地;

(三)装卸设备的驾驶员、操作人员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驾驶证、操作证。

第八条 开业申请从事起重吊装搬运装卸作业的经营者,除第六条规定的条件外,还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一台以上起重吊装机械及相应配套的机具;

(二)有三名以上从事吊装作业5年以上的技术工人;

(三)有一名以上中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

第九条 开业申请从事危险货物搬运装卸作业的经营者,除第六条规定的条件外,还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从事危险货物搬运装卸作业的安全防护设施和用具;

(二)搬运装卸作业人员须持有娄底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危险货物搬运装卸上岗资格证;

(三)至少有一名初级以上职称的化工专业人员。

第十条 开业申请从事搬运装卸业者,须持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有关文件和证明,向所在地的县(市、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接受资质审验,领取道路运输业经营许可证和车辆营运证件,并按规定向工商、税务等部门申请领取《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等有关证件。

第十一条 县(市、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对申请经营者符合条件的开业申请,应在30日内予以批准发证。

第十二条 经营者合并、分立、迁移及变更经营项目范围的,应当到原核发证照的机关办理变更登记。经营者要求歇业或者停业的,应当在歇业30日前或者停业10日前,到原核发证照机关办理歇业或停业手续。



第三章 管理与监督



第十三条 县(市、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经营者的经营资质、范围、价格、票证和规费、税费缴纳及经营行为等实施管理、监督检查和年度审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建立信誉考核制度,定期实行质量信誉考核;要建立举报制度,及时查处无证经营及其他违法搬运装卸案件,及时调处搬运装卸矛盾和纠纷。

第十四条 搬运装卸经营者,必须按照核定的经营范围从事经营活动,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证搬运装卸质量,文明装卸。

第十五条 经营者和服务对象必须按规定签订搬运装卸合同。

第十六条 搬运装卸收费标准,由交通部门拟定、物价部门审定并组织实施,经营者不得抬价、恶意压价,不得变相索取费用。

第十七条 搬运装卸经营者必须使用由税务机关负责监制、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发放和管理的搬运装卸专用发票。

第十八条 承担抗洪、抢险、救灾、战备等紧急物资的搬运装卸,搬运装卸经营者必须服从政府和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的统一调度和指挥。

第十九条 搬运装卸经营者,必须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及时缴纳规费和税金。

第二十条 机关、学校、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零散的生活物资,可自运、自装、自卸,严禁强装、强卸、强运,严禁非法索取费用。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实行行政处罚:

(一)未按规定领取道路运输业经营许可证,擅自经营的;

(二)擅自提高收费标准乱收费的;

(三)超过核定范围经营的;

(四)以不正当手段经营,欺行霸市、强运、强装、强卸的;

(五)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规定,从业人员无相关证件从事搬运装卸作业的;

(六)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不服从统一调度和指挥的;

(七)不按规定及时缴纳税费的;

(八)其他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

第二十二条 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有关部门的管理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视其情节轻重,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监察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四条 罚没款一律使用财政统一印制的罚没款收据,实行罚缴分离,所收罚没款按规定上缴财政。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本办法和本地实际情况,可制定有关实施细则,对搬运装卸市场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及时化解矛盾,促进搬运装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娄底市交通局负责解释,市交通运输管理处负责实施。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过去有关规定与本办法有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法律、法规、规章对搬运装卸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鹰潭市重大项目调度会议制度实施办法

江西省鹰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鹰府办发〔2004〕15号

鹰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鹰潭市重大项目调度会议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鹰潭市重大项目调度会议制度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四年三月二十七日



鹰潭市重大项目调度会议制度实施办法


为了加大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的推进力度,加快培育和壮大我市支柱产业,及时跟踪、调度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及实施进度,协调解决项目进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重大项目督促、推进和服务工作机制,促进我市经济快速、高效、全面发展,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重大项目调度会议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赣府厅字[204]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建立我市重大项目调度会议制度。调度会议由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牵头召集,根据会议议题由市政府领导主持,参加单位和人员主要有重大项目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和项目相关单位的分管领导、项目单位的负责人以及项目所在地政府负责人等。

二、重大项目调度会议原则上每月10日左右召开一次。如遇项目有急需协调解决的问题,可根据需要不定期组织召开。每次会议具体时间、地点、参会单位以及会议的主要议题,由市发展计划委员会通知有关单位。

三、调度会议重点研究、调度和督办的项目名单,由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依照下列原则,在每年年初提出报市政府审定。

(一)需要市政府或市政府投资主管部门上报国家、省争取资金或国家、省投资主管部门审批和核准的项目;

(二)已列入我市四大支柱产业发展规划的重大建设项目;

(三)世界和国内知名企业及国内知名民营企业在我市独资、合资、合作新建的重大项目;

(四)对我市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大的项目;

(五)市政府认为需要调度的其他项目。

五、调度会议的运作方式。由各重大项目行业行政主管部门、项目单位以及项目有关部门将调度和收集的重大项目进展情况,以及需要市政府协调解决的问题以书面形式及时提交重大项目调度会议牵头单位。再由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根据重大项目跟踪调度的情况确定每次会议的时间、地点、主要议题。

六、重大项目调度会议主要是研究和协调解决影响项目进程的难点问题,促进前期工作进展缓慢的重大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重点要在督促、推进、协调和服务上下功夫,要讲究实效。各有关单位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做好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建立共同促进项目开发和实施的长效机制。

七、调度会议实行跟踪问效责任制。凡是调度会议形成的决议,有关县(市、区)和相关单位都要根据职责认真贯彻执行,并将落实情况及时反馈给重大项目调度会议牵头单位,汇总后报市政府领导。市发展计划委员会要对决议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对不履行调度会议决议的单位进行通报。

本办法自二OO四年四月一日起正式施行。



广东省医疗器械管理条例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


广东省医疗器械管理条例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8年12月31日广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1999年3月1日公布1999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器械市场秩序,保证产品质量及其使用安全有效,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凡在本省范围内从事医疗器械科研、生产、经营、检测、使用、临床研究、广告宣传和监督管理的单位及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医疗器械是指:用于人体疾病和伤残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缓解或者补偿,解剖、生理学过程的研究,组织替代,机体调节及妊娠控制的仪器、设备、材料、相关物品及其软件。
第四条 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省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地级以上,下同)、县(含县级市,下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所辖行政区域内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医疗器械的分类管理
第五条 医疗器械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第二类是产品机理已取得国际、国内认可,技术成熟,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
第三类是植入人体,或用于生命支持,或技术结合复杂,对人体可能具有潜在危险,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第六条 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定期公布医疗器械产品分类目录,并可根据我省实际情况调整第一、第二类目录。对标明具有本条例第三条所规定功能、但分类目录中未列出的产品,其生产者应报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确认。
第七条 第一、第二类医疗器械由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管理,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受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委托,可对第一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第三类医疗器械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进行管理。

第三章 医疗器械生产、经营的管理
第八条 企业生产医疗器械,必须经所在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核并向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取得医疗器械生产准许证后,再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领营业执照。
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在收到企业全部申报材料后四十五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第九条 生产医疗器械的企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与所生产医疗器械相适应的质量保证体系;
(二)具有与所生产医疗器械相适应专业资格的技术人员;
(三)具有与所生产医疗器械的品种和规模相适应的厂房、设施以及卫生环境;
(四)具有与所生产医疗器械相适应的生产、技术管理规程;
(五)具有生产该类医疗器械所必须的计量、环保、消防、压力容器等相关条件。
第十条 企业从事医疗器械批发经营,必须经所在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核并报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取得医疗器械经营准许证,再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领营业执照后,方可开展批发经营业务。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在收到企业全部申报材料后三十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批准
的决定。
从事医疗器械零售经营,必须经所在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取得医疗器械经营准许证,再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领营业执照后,方可开展零售经营业务。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在收到企业全部申报材料后十五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并报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经营医疗器械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与所经营的医疗器械相适应专业资格的技术人员;
(二)具有熟悉所经营医疗器械专业知识的经营人员;
(三)具有与所经营医疗器械相适应的经营场所、仓储设施和卫生环境;
(四)具有与所经营医疗器械相适应的进货验收和质量保证管理制度。
第十二条 医疗器械生产准许证、经营准许证不得涂改、伪造、转让、转借、出租。
第十三条 医疗器械生产准许证、经营准许证有效期为五年,由所在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年审,并报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持证单位和个人应在有效期满六个月前,向原发证机关申办换证。

第四章 医疗器械产品管理
第十四条 企业必须严格按标准生产医疗器械,凡有强制性标准的必须执行强制性标准。
企业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没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第一类医疗器械企业标准应报所在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技术监督部门备案。第二、第三类医疗器械企业标准应报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省技术监督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医疗器械产品实行注册审批制度。
第一、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由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发给注册证和注册号;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由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核,并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发给注册证和注册号。
企业生产的、医疗机构自行研制并在本单位内使用的医疗器械产品,必须经所在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核,并申请注册。
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医疗器械产品,其产品注册和生产许可证审查合并进行。生产企业应在产品或其包装的显著位置注明注册号和许可证号。
第十六条 申请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时,必须按照分类管理的规定向省或者所在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有关资料。省、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在收齐全部资料后十个工作日内审核并报送上一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属于第一、第二类医疗器械的,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在七十个工作日
内作出是否注册的决定。对不予注册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七条 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分试产注册和准产注册两个阶段进行。试产注册证有效期二年,准产注册证有效期四年,持证单位应在注册证有效期满六个月前申请重新注册。
注册证所列内容发生变化的,持证单位应在发生变化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向原发证机关申请重新注册。
第十八条 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前进行临床试验或临床验证,必须经省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在由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省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医疗单位进行。
医疗单位实施临床试验或临床验证时,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提供真实的报告。
第十九条 未经注册的医疗器械产品,不得生产、销售、捐赠、试用,不得进行宣传及展销活动。
第二十条 不得涂改、伪造、转让、转借、出租医疗器械注册证和注册号。
第二十一条 医疗器械产品出厂前,生产企业必须对其进行质量检测,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医疗器械产品严禁出厂。
第二十二条 不得经营没有产品标准、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产品注册证和注册号或者过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
第二十三条 医疗器械检测机构由国家或省有关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审查认可,通过认可的,方可承担医疗器械质量检测业务,出具检测报告。
第二十四条 医疗器械检测机构必须对送检产品的技术资料负责保密,不得向第三方泄露。
第二十五条 经检测证实效果不确切或因其他原因,有害于人体健康的医疗器械,属于第一、第二类的,由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吊销其注册证及注册号,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并予以销毁;属于第三类的,由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处理。
第二十六条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依法对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使用进行监督、检查时,应有两人以上参加,并出示省人民政府制发的行政执法证件。被检查单位必须给予配合,不是拒绝或隐瞒真实情况。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人员依法对医疗器械进行监督时,可按规定抽取样品和索取有关资料。监督人员必须对所抽取的样品和资料负责保密。

第五章 医疗器械进口管理
第二十七条 禁止进口无效、危害人体健康、质量低于我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
第二十八条 进口医疗器械必须按国家规定向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相关的文件、资料,经审核同意,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注册后,方可到进口审批机关办理进口手续。
第二十九条 进口医疗器械必须经商检部门或其指定的检测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准进口。
禁止销售、使用没有注册证及注册号和没有商检部门或其指定的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的进口医疗器械。
第三十条 除合同另有规定外,经营医疗器械的单位应当承担售后服务责任。

第六章 医疗器械使用管理
第三十一条 任何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得使用没有注册证和注册号、检测不合格、过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产品。
第三十二条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产品严禁重复使用。医疗机构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必须及时销毁,并做好销毁记录。
第三十三条 医疗器械产品的使用实施再评价及淘汰制度。医疗机构使用的医疗器械应该定期进行检测和维修,并做好检测和维修记录。
第三十四条 医疗机构使用精密或者大型医疗器械产品的人员应当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第三十五条 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质量事故,使用该医疗器械的医疗机构必须及时向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及时向审查注册该医疗器械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报。

第七章 医疗器械广告管理
第三十六条 医疗器械必须取得产品注册证和注册号,方可发布广告。
第三十七条 医疗器械广告必须真实、科学、准确、合法,不得进行虚假宣传。其广告内容必须经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医疗器械广告审查批准号必须作为广告内容同时发布。
第三十八条 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承办或代理医疗器械广告,应当按批准的广告内容进行设计、制作或代理发布。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未领取医疗器械生产准许证、经营准许证,擅自生产、经营医疗器械的,由县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其停止生产、经营,没收违法产品及违法所得,并可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对既没有生产、经营准许证,又没有营业执照的,除以上处罚外,没收其
生产设备和原材料。
第四十条 生活、销售没有产品注册证和注册号或者过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产品的,由县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其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产品及违法所得,并可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转让、转借、出租医疗器械生产准许证、经营准许证或注册证和注册号的,由原发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吊销其准许证或注册证和注册号,在一年内对原企业不予核发准许证或注册证和注册号,没收违法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可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 涂改、伪造,医疗器械生产准许证、经营准许证、注册证和注册号的,由县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其涂改或伪造的证件、违法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可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 医疗器械检测机构将送检的产品技术资料泄露给第三方的,由省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取消其检测资格;伪造检测数据或检测报告的,由省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可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
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 提供虚假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或验证报告的,由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撤销其临床试验或验证资格,没收试验或验证费用,并可处以所收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使用无注册证和注册号、无检验合格证的医疗器械,或者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的,由县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其停止使用,没收违法产品及违法所得,并可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
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 生产、销售、进口不符合有关标准的医疗器械的,由技术监督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违反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八条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法履行职责,玩忽职守;
(二)在发证或办理注册时,徇私舞弊;
(三)滥用职权,越权执法;
(四)泄露企业技术秘密。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九条 省人民政府可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细则。
第五十条 本条例自1999年3月1日起施行。



1998年12月31日